Wednesday, December 05, 2007

我不要」的反抗期-2歲

李駱遜(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副研究員)
家有兩歲幼兒的家長可能常碰到這樣的情形,天涼要給他加件衣服,他搖頭說:「不要」;吃飯要他多吃些蔬菜,他也拒絕:「我不要吃」,幾乎要他做什麼,都是以「不要」來回應,或堅持自己的意見、主張,令家長生氣,這還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並開始懷疑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是也有反抗期?要不要好好管教?該如何管教?

由他們這樣的行為表現看起來的確有反抗大人意見的傾向,美國人還將這時期孩子的行為稱為「Trouble two」,就表示這是一個麻煩階段的開始。然而,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開始。從孩子漸會說話,能以話語表達意念;會走路,擴大行動的範圍;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凡事都感新奇,都想探索、模仿、了解,因此他的小手、小腳、小腦袋整天忙個不停。在此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發覺自己和生活情境的關係,了解自己具有操控環境的能力,逐漸可以獨立自主,亦有想要自主的意志。此外,他們也在了解大人的規範是什麼?試探大人能忍受的極限在哪裡?在此歷程中逐漸了解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但是限於知識、能力和經驗的不足,一方面有自己的意見,並堅持己見,另一方面卻是心有餘而力未迨,譬如外出時要自己穿鞋子,卻拒絕穿襪子;鞋子又左右不分的穿上,爸媽要他換過來或幫他換,他又固執的非要這樣穿不可,不肯更換。類似的情形經常發生,你要往東,他偏要向西,十分不合作,造成父母親的困擾,親子關係亦緊張。

當孩子常常表示「不要」或和父母親意見相左時時怎麼辦呢?是看誰比較厲害,使對方讓步?或強迫孩子服從,使得孩子大哭大鬧?這樣的處置方式可能都無效,反而使大家都不愉快,也未適當的解決問題。不妨試試下列的方式:

1、當孩子表示不願意的時候就不要勉強,以「我是愛你」、「我是為你好」的想法強迫他一定要接受你的意見。

2、設法了解他拒絕的原因,以及他想要怎麼做,請他說給你聽或做給你看。當孩子無法清楚表達心意時,則可用猜測的方式及示範的動作做給他看:「是不是這樣啊?」多試幾次,了解他的想法。

3、提供一些選擇,而不直接拒絕他的想法,譬如天冷要他多穿一件衣服,他可能不願意,但告訴他「你自己去選一件最喜歡的衣服來穿。」他對自己能有選擇權感到滿意,同時也可以達到父母親原先的目的了。

4、當孩子肚子餓了、睏了、生病了、或處於陌生的環境裡,要孩子聽話、合作時比較不容易。因此,如需他的合作,最好避開這些情況,否則會使彼此情緒大受影響。

5、訂定行為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他該做什麼,或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導他去做,而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不應該做的事上,譬如玩得正起勁,拒絕吃飯時,就以較能吸引他的方式說,「熊熊的肚子也餓了,我們請他一起來吃飯,他吃一口,你吃一口,看誰吃的比較多,就會長高高、壯壯的。」

6、以「我們一起來做」的方式,教他如何做,跟他一起做,鼓勵他自己做,做完後給予愛的鼓勵。幫助孩子明白你的期望,從「做中學」中也知道做事的方法。譬如家中新添了弟弟或妹妹,他也會過去摸摸、拍拍,此時趁機告訴他:「你也好喜歡弟弟呀?弟弟也喜歡你拍拍他耶,來,我們一起輕輕的拍拍,像這樣,你看他好舒服唷!謝謝哥哥!」

7、建立生活事物的慣例及順序,讓他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不要常常變化,當他能掌握這樣的過程,也較容易遵循這樣的過程,而有安全感,譬如睡覺之前要洗澡、刷牙,洗完後換上睡衣,父母親會和他一起看一本故事書,或親親他、抱抱他,再留盞小燈睡覺。

 

當孩子想要自主,想要自己做事時,在沒有危及安全及健康的顧慮下,應多鼓勵他嘗試,邀請他一起做,減少阻止他的想法。不可有時鼓勵,有時限制,讓他無所適從,也不要為了一己之便,急於替他完成,就可降低他拒絕和不合作的可能性,還可培養他對自己的自信心,照顧自己的能力,走向獨立、自主。

2歲兒童的心理特點-轉載

孩子到了1歲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發育快一些的還可以獨立幾步。手眼活動從不協調到協調,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餅干,五指從不分工到有較為靈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對捏糖塊。雙手從“各自為政”到能夠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擺弄玩具。精細動作獲得發展,如可以獨自抱著奶瓶喝奶,打開瓶蓋,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歲多的孩子可以聽懂自己的名字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詞匯,會叫爸爸媽媽,能同成人一樣可以分辨聲源,有了明顯的回憶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記住的事情,將之運用於當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動作。

這時能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手舞足蹈,並努力配合鮮明活潑的音樂節奏做動作,會初步分辨顏色,喜愛色彩鮮艷的玩具,愛看漂亮的人臉,愛看圖畫書和大而鮮艷的圖雜。

能聽懂媽媽的話,可以聽懂常用物品的名稱,開始學說話,可以用簡單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們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樣的物體,害怕未曾經曆過的情況。這時有明顯的依戀情結,喜歡“跟”媽媽的“腳”,媽媽去哪里,他就跟著去哪能里,喜歡與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興還是生氣,會設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動討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氣。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為中心的簡單交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識,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區分開,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獨立性,會拒絕大人的幫助,願意自己動手,而且可以做些簡單的事情。

一歲半到2歲的孩子,不管看到或聽到什麼,總是會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急速成長,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記事物的名稱上。孩子一旦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有名稱后,就開始胡亂提出問題想要記起新的名字。而大人對此詢問法通常不加理會。不過2歲前后的“問題階段”所問內容都相當單純,只是令大人感到羅唆罷了。孩子就是由這種方法來記人名及事物的,這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進入2歲的孩子,面臨著許多需要學習、掌握的東西,他也開始自己思考問題,會不斷地提問,但當你在教孩子時,你會發現那些非常簡單的事物,他怎麼就那麼難懂,總是會搞錯。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經曆相比,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世界對他來說很復雜,需要你的引導和解釋。

孩子到了2歲左右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護和自我意識強烈,正在嘗試獨立自主,父母若不馬上適應這種急速的變化,只會帶來泄氣和灰心,如果順著他,也許反抗心還不至於太強,其實一個可愛且有依賴性的孩子試著反抗,這對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產生點反抗意圖,較能激起他應對人生沖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歲孩子的成長中,最明顯的是運動功能的發達,所以當孩子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吵吵鬧鬧。這時他們的思想也逐漸成熟,而且趨於復雜化,大人這時不可再一味地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喜歡凡事都有規律性,看電視的時間若加以分配,讓他在固定的時間看喜歡的節目他會很高興。

這時對時間的知覺是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們從成人那兒模仿學到了一些有關時間的詞語,但卻不能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說明了孩子對時間概念的認識還末清晰。他們的注意力從1歲起就開始不斷地發展,一般來說,1歲半時能集中注意力5-8分鐘,2歲10-20分鐘,能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自己也能獨立地玩較長的時間。

這時應讓孩子更多地參與日常生活,在這些活動中,即能促進一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讓你的感受到孩子給家庭帶來的無盡快樂,而且還能在活動中教孩子數數、認識事物,教孩子說話,培養他獨立的能力,愛清潔、整齊的生活習慣。

2歲娃--媽咪!請讓我自己來

出處:bobo小天才雜誌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有許多功課要學習。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協助孩子邁向獨立自主之路;而在教養過程中,亦常陷入「該與不該」、「要或不要」的苦惱之中,進退失據。親職教育專家賴慧滿,將以入淺出的方式,與你分享她的專業經驗。
作者/賴慧滿

我才踏進運動教室,就聽到幾位孩子已經長大的媽媽級同學,對著一位身旁有著年約2歲小孩的年輕媽媽說:「喔!2歲的孩子,貓狗都嫌。」接著,當然談的都是2歲兒有多麼不聽話,多惹人厭!

2歲兒其實不可怕
聽了一會兒,我終於有機會開口說:「2歲的孩子是這樣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看起來喜歡的是我的,看起來像我的也是我的,只要我認為是我的,就是我的。」這樣的2歲,就期待孩子從小就學會講道理的成人來看,當然是小惡霸,蠻橫又不講理。
我們很容易看到2歲兒容易失控又嚇人的情緒張力,一生氣就會動手打人,宛如山洪暴發!接著,我們可能看到氣急敗壞的父母,聲調越拉越高或語帶恐嚇,深怕那魯莽的2歲兒又要出狀況。其實只要能理解2歲兒的身心發展特質,知道如何與之共處,狀況就不會那麼糟了。

2歲兒身體需要動
1歲半至2歲半的小寶寶,身體需要動,那是生命深處的一種需要!小寶寶的全身上下都需要靠著「運動」來讓自己走得更平穩,動得更協調。他需要爬上爬下,需要行走,讓自己的肢體動作之間能更連結,動得更順暢。他無法接受太多的「不行」、「不可以」等禁止指令,那會讓孩子「卡」住,或是乾脆完全的抗爭——例如發一場無厘頭的大脾氣。
只要寶寶動得足夠,他自然就會安靜下來,他會睡得好,也吃得好。寶寶只是想要長大,他的需要是單純的。如果你假想自己才是剛破土而出的小樹苗,就會了解伸展自己有多重要,這需要好多好多的空間呢。
2歲的孩子,會走、會爬、會跑,他初嘗到掌控自己的幸福滋味,要叫他停、不可以動、不可以拿、不可以跑、不可以說、不可以叫……那是全然與他的身心發展需求相違背的。因此,要與2歲兒相安無事的和平相處,就是順著他的動能,和他一起動起來。

2歲兒就是愛模仿
2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看到成人做什麼,都想要來湊一腳。如果成人叫他不要做、不要碰、不要拿,他可能當場就會發怒。因為,他真的想參與,也想和別人一樣「會幹活」。這時候,最好就是派給他工作做,幫著他、看著他、教他做,確定他可以做到就放手,讓寶貝自己來。
建議家長可以讓2歲兒自己做早餐,給他抹醬刀和果醬,讓他自己慢慢幫吐司穿上一層果醬的衣服。再陪他把吐司切成細條塊,寶寶就會吃得高興極了。他喜歡動手來做。有些簡單的工作,2歲的孩子都愛做。你會發現小寶貝真的長大了,會照顧自己,也熱心助人哩。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興緻高,可以讓寶寶有更多的美勞素材,畫畫、貼貼、捏捏、揉揉……陪著寶貝玩的同時,用更多的機會和他互動與交談。寶寶才會有機會學習更多的字彙,在更多的情境下來表達。當您給了他很多做事的機會,寶寶就沒有時間去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了。

2歲兒喜歡被肯定
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先為孩子準備友善的生活空間,讓孩子有擺放自己物品的位置。這對寶寶有個非凡的象徵意義:就是我真的有個位子,在我的家裡!寶寶可以自己拿鞋拿襪,脫鞋脫襪。
寶寶會知道哪裡可以自己拿水杯喝水,哪裡掛衣服。寶寶知道自己的牙刷放哪兒,也知道水杯漱口後該歸位何處……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幫助自己,而不需要事事求助於成人,這對寶寶的自我概念會有正面的幫助與影響。
我看過1歲半而不會說話的寶寶指著照片菜單,點出他要的蘋果汁,搖頭無聲地彷彿在說「NO MILK TODAY」!那一天,他與照顧者都擺脫了餐前胡鬧時間的折磨。我也看過近2歲的寶寶,搖晃地走著,把香蕉皮丟入廚餘筒裡,當他臉上露出「我真行」的面容時,真是可愛極了!

2歲兒喜歡自己做
2歲兒不該是機器人,不是我們成人說什麼他就照著指令做的機器人。真是這樣,就慘了。2歲兒的本性就是「我只能當自己」,他無法違背自己的心意去順從他人。
他們只能在父母或成人試著與他們合作,或是順著他們的需要下,耐心又耐性的引導他們,才會學到順從與合作。不過,只能越做越好,卻無法像成人一樣順服!那需要很多的學習與自我控制,更需要花上多年的成長才有辦法辦到。
不過,要相信他。2歲兒已經可以做很多事了,當你越給他機會,他就越有機會向您展露:「我真的可以做到,請相信我喔!」

六歲以前,教什麼最重要?

有句話說"六歲定終身",表示六歲前的教育很重要,但是這段時間到底該學些什麼呢?又該怎麼做?

根據教育專家指出,六歲前最重要的應該是心性的培養。怎麼說呢?因為人生最應看重的不是財富 名利 地位,而是能不能過得快樂;而一個人生活是否快樂,則取決於他的心性;心性善良則快樂,不好則痛苦。

心性教育包括以下五項--
一:使孩子易於感動-孩子若有一顆感動心,就能欣賞世界上美好的事物。
  要培養一心性,父母需以欣賞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成就,以及世間的萬物,也就是多肯定孩子 讚美孩子,並陪他一起感動。

二:讓孩子懂得感恩-能感恩的人,就能珍惜所所擁有的一切,不會因抱怨不滿而產生痛苦。父母應常常告訴孩子:"這樣已經很好了。"也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任何東西都是得來不易,如此,自然能培養孩子一顆感恩的心。

三:讓孩子能體貼他人-能體貼別人,為別人著想,也就能向對方付出關懷,人際關係將因此親密融洽。父母若能多以孩子的立場想一想,不要只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要求孩子;遇到某些事情同樣教孩子:"如果你是他的話,會怎麼想?怎麼做?"

四:使孩子心胸寬闊-有寬廣的心,就能包容不同的或不盡完美的人事物,社會也才能和諧穩定。父母應多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包容別人的異質性。

五:使孩子懂得容忍-環境充滿變化,也往往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所以必須具有調適的能力,才能過得從容愉快。父母應常常提醒孩子:"不是你想如何,就能如何。"並引導孩子去克服困難,找到生活的平衡點。

六歲以前宛如白紙,大人的心性如何,往往也是孩子心性形成的關鍵,所以教育孩子之前,別忘了先修養自己喔!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靈性醫療[中]

原文出於2007年11月15日出版之琉璃光雜誌


殷可醫生是一位行醫超過 40 年的資深醫生,他從一九七二年開始便以史丹勒博士所創的人智學為主的醫學來幫人治病。今年 6 月,他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Crestone 為琉璃光的學員上了二個早上的課,以下便是他上課內容的摘要。
靈性醫療[中]

飛利浦.殷可醫生

潘定凱翻譯 謝美芳整理

[接上期]

我想以佛陀講過的一些話來開始今天的課程。

﹁ 不要相信你所聽到的話。不要因為這是久遠以來許多世代傳下來的傳統就相信它。不要因為這是許多人講的謠言就相信它。不要因為這是古老的聖者所說的話就相信它。不要相信推測猜想,也不要相信那些只是你習慣認為它是事實的事情。不要因為它是老師或長輩所說的話,就相信它。只有在你自己觀察、分析、思考之後,在理念上講的通,而且會造善業,然後你才接受它,以它為你生活的原則。」

有些人對於疾病是來自業力的說法有所疑問。我想再說明一下,看是否會解除你的疑慮。問題乃在於如何看待疾病才是一種健康的態度。我們應該尊敬疾病,但是不要懼怕它。疾病就像一個很危險的動物,如果你害怕這個動物的話,也許會讓牠變得更危險。我們應該一直都是以尊敬的態度來看疾病。但不是說要對疾病臣服,而是要放下自己的小我並瞭解到在疾病中正是真我試著展現的時候。所謂的小我是在靈魂的層次,所謂的真我是在靈性的層次。在生病的時候,我們要把小我踢開,然後真我才能展現。我們一定要假設疾病會來到我們身上是有一個很好的理由的,雖然你還不知道這個理由,也許是很久以後我們才明白它的理由。如果我們對這個理由完全沒有興趣的話,這個病可能持續的一直來,也許來的方式不太一樣,但會一直來,直到你對自己的健康真正有興趣時才會停止。

我們要有好的判斷力、分辨力才知道什麼是對疾病實際有幫助的健康觀念。有些病自己會康復,就好像燒火,油料燒盡就沒有了。如果你要照顧別人的疾病,無論如何絕對、絕對不要怪這個人的疾病,但我們也不要鼓勵他說疾病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在疾病中學不到什麼東西。我們身為康復者或醫師,應該絕對不要假設我們確實的知道這個疾病對病人的意義。我們要幫助生病的人,如果他有意願,讓他能找到疾病的原因及從中學習到東西。醫生永遠不能假設他能知道病人的業力。所以醫生要完全忘記有業力這回事,盡自己的力量去醫治病人讓他得到健康、長壽。沒有醫生可以改變他的病人的業力,但是病人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業力,只要你願意改變自己,進入真我要你改變的態度、想法、感受及習慣。康復師或醫生可以支援或鼓勵病人做這些改變。

現在我們要討論不同的疾病。人分成四個層次,靈性、靈魂、生命及身體,它們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組合以呈現兩極化的現象。現在所說的兩極,和古代所說的陰陽兩極也許不完全相同,但很類似。一個極端在人的腦內,另外一個在人類的腹部、消化的部位。這種所謂的極性是來自天上。天上怎麼樣,地上也怎麼樣,所以人類是上帝、神的形象。在古代,人類認為太陽就是神,他們並不是相信太陽就是一個神,而是他們感受到了太陽就是一個神,因為他們有所謂的天眼。他們看到了太陽有兩個特性,一個是光,一個是溫暖。當然他們知道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命都會死亡。他們感受到在光之中有智慧,在溫暖中有愛。

當這些靈性的力量運作在物質上的時候,祂們造出不同的物質。光照在物質的外面,光給了智慧、外形、模式,讓物質形成一個形狀。就像石英的形成一樣。智者說﹁ 石英是由光所造出來的,也是為了光而造的,因為它可以把光透射及反射出來。」石英是由一些特定的幾何形狀所組成,這是所謂的天界的幾何形狀顯現在地球上。造成這個形狀的力量也在我們人類體內造出神經系統、腦、感官器官等。光給了一個方向性,讓石英、水晶能運用實際的物質造成它的形狀。它的特性是它有反射的功能,就像我們人的腦一樣可以反映出我們所想的東西,水晶也可以反映和傳導光。我們人類有內在的光。在我們的思考、想法、神經系統中都有內在的光。這是靈性的光,現在所有的儀器都沒辦法測出。但是這個光在我們身體的腦、神經內運行之後,最後分解、展現出的電脈衝是可以用儀器測得到的。這是其中一個天界靈性的展現。

另一個特性是溫暖、愛。那就不是只在物質的外面了。它愛這個物質,所以它就深深的沉入這個物質之內,物質變熱開始燃燒,這就是犧牲的時候所造成的火。古代的人,當他們想要對天表示敬意的時候,做的犧牲就是燒一些東西,這些煙氣就會上升到天界。古代的智慧說﹁火是會吸引的」,這樣做是希望吸引天界的靈性下來祝福他們。所以靈性如此運作的方式其實是一種毀滅,它進到物質之內燃燒把它毀壞掉,是為了要吸引更多的靈性。這是一種為了要得到新生的死亡。這個過程在我們身體裏持續不停的運作,因為我們的細胞是不停的死亡的。細胞在消化系統及肌肉之內是死亡最快的,新的細胞也不停的替換它們。所以當靈性是以溫暖來展現的話,就是不停的毀壞、不停的新生物質的身體。通常而言,在七年之內我們身體舊的細胞都死亡過一次了。在座的每一位,在七年前對你的身體而言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靈性是以這兩個方式不斷的生長、毀滅,雖然物質的細胞都替換了,因為還是本來的靈性,所以我們還是本來這個人。

看這兩種陰陽特性如何在各種不同的文化中展現是很令人著迷的。希臘的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eles],他是在蘇格拉底之前,他有一點天眼,他也發現到同樣的極性,他把光的特性叫做宇宙,暖的特性叫做混沌,他也將這兩個特性稱為恨與愛。在古代鍊金術,則是鹽和硫磺,鹽也是形成石英的原料,硫磺會燃燒。德國的詩人哥德[Goethe]說是收縮和伸展。

史丹勒說是宇宙的異感和同感。以人的靈魂來說的話,是思想和意志力。以人的身體而言則是神經和血液。如果說以疾病而言就是硬化和發炎。[見表一]

美國的詩人福斯特[Robert Frost]也感受到了這兩個原則,他寫了一首詩叫做﹁火與冰」,我想唸這首詩給你們聽。

有人說世界會在火中毀滅

有人說會在冰中毀滅

我從慾望的滋味中

同意喜歡火的人

但是如果要毀滅兩次的話

我想我對恨已有足夠的瞭解

所以我可以說

以破壞力而言

冰也有足夠巨大的力量毀滅世界

不管是史丹勒所要講的或是我所要講的,基本上並不是要告訴你很多事情讓你記在腦袋中。我想引用史丹勒說的話,他在書中說道:﹁沒有所謂絕對的真理,每一個真理在它的時代都有它特定的任務。真理就像世界上每一樣東西一樣也會進化。真理就是所謂天界的靈性,但這天界的靈性有很多不同的形象。我們的任務是要進入另外一個人所說的真理中。我們要讓那個人明白我們也尊重以他的層次所見到的真理。每一個人要學習的是我們要能容忍每一種真理示現的方式。愛是超越意見的。能對別人有興趣是一種愛的表現,如果大家都互相有興趣的話,任何意見的爭執都能解決。」

任何的疾病都是因為身體突然超過他本來應有的狀況。就如同現在我們講到的原則有陰、陽,有冷、熱。在消化時,腹部要是暖的,冷的時候是沒辦法消化的。當你要思考時,頭部是要冷的,頭部很熱的時候是沒辦法好好的思考。我們不斷的有一種能量在溫暖我們的身體,這能量是在我們的血液、循環、心臟裏。同時我們的身體裏也不斷的有一種讓我們涼下來的能量,這種冷的能量在我們的腦及神經系統之內。如果這暖的能量超過了,就會有所謂發炎的狀況。如果冷的能量太多了,就會造成硬化。

到底什麼是發炎呢?長青春痘、喉嚨痛、感冒、肺炎,任何我們認為感染的疾病都是屬於這一類。﹁感染」其實是很新的理論,是從路易斯.巴斯德細菌理論開始。現在我們不說發炎了,而是說﹁我們被感染了,有細菌、有病毒」。但其實細菌、病毒並不是真正的原因。自古希臘、古羅馬即知道發炎有四種現象:發燒、痛、紅、腫。發炎是一種毀滅,因為這是一個火的過程、暖的過程。在暖的運作過程中,是靈性在毀滅物質,是要毀滅我們身體中舊的組織。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不斷在整修的房子,如果我們不勤快的去整修它的話,房子就會變老、退化。一旦開始退化,我們的靈性就會說:﹁我得把那些東西銷毀掉,因為已經開始腐化了。」

還有其它造成發炎的原因,任何讓我們中毒的東西,我們吸入的任何化學毒素,都會產生發炎的現象。就像吸煙,會引起發炎。因為煙焦油會吸到我們的肺中,我們的靈性不要任何外在的物質到我們體內。所以我們就會有氣管炎、肺炎。此時靈性會開始分解我們身體內的物質,不只分解煙焦油,也分解已經吸收了煙焦油的細胞。在這個毀滅的過程,會造成我們的肺中有許多毒素。在廚房中餐後沒好好的清理而將食物放在外面,食物開始發臭就會吸引蒼蠅。然後科學家到你的廚房說:﹁我有解決的辦法,我會把所有的蒼蠅都消滅掉。」可是他沒有清理廚房。這種情形就像是吃抗生素來解決病痛的情形。你去看醫生因為你吸煙而得了氣管炎或肺炎,你發燒。醫生拿你的痰去做細菌培養,然後他說:﹁你的痰中有細菌,我們要把它們殺掉,這是抗生素。」你謝謝醫生,因為你很怕氣管炎或肺炎。但是,抗生素殺掉細菌,其實細菌扮演的角色只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火。這火、發炎是由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細菌只是刺激產生發燒、痛、紅、腫,這些症狀都是免疫系統所產生的。這是我們內部的火,這個火的油料是你吸進去的煙焦油。細菌本來就在那裏,因為它們就喜歡那些垃圾。免疫系統產生火來殺細菌,也將煙焦油溶化,把這些排出體外,所以我們就咳出濃痰。我們一吃抗生素,這整個過程就被關閉了。本來要排出的毒素就重新的存回體內,它就一直存在那兒直到你下次得到氣管炎。如果每一次氣管炎我們都吃抗生素,到最後我們就不得氣管炎了,我們只會得肺癌。

有兩種治療發炎的方法,一種是讓它從身體中出來,另外一個是把它推回到身體裏。第一種方法,將它從身體中排出來的是康復的方法,第二種方法是現代醫學所用的方法,是壓抑的方法。當你一直把這些需要排出的毒素壓回身體時,就有可能變成癌症,雖然不一定會變成癌症。

如果是一種急性的發炎,會發高燒,肺炎在有抗生素之前就是會這樣的,它會發燒,排出廢物,病人會出大汗,出汗後燒就退了,肺炎也好了。目前世上大部分的地方仍用這個方法來治發炎。我曾經有一位病人來自非洲,他是非洲人,他看起來非常的健康。我問他:﹁在你小時候,你發燒時,你父母如何照顧你?他們有量你的體溫嗎?」他笑了,說:﹁沒有,他們把我包在毯子裏一直到我出大汗,可能會很久,但出大汗後,我就好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當你有急性發炎、發燒時,有可能自己痊癒,但你也有可能死掉。有可能靈性把你所有的毒素都排出來,或者靈性就走了,你就死了。醫生的工作就是看到底發生哪一種情況,如果你的靈性看起來是要走掉了,那你就需要使用抗生素。通常不是那麼困難判斷哪一種情況在發生。身為病人,只要你不是對這個疾病很恐懼,通常可以知道自己病情有多嚴重,你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把毒素排出或是你已經受不了,需要幫助了。使用抗生素是要看情形的。如果一開始生病就使用抗生素,那你就是在壓抑。如果已經病了好幾天,而且覺得沒有精力了,可能你已排出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的病,只剩下百分之十需要幫忙,你在那時候使用的話,則只壓抑百分之十,這留下的百分之十可以在以後再排。

我在紐約上州執業時,很多小孩發燒、發炎,通常我都能不使用抗生素來幫他們渡過這個發炎期。有一次,一個小女孩發高燒,病得非常厲害,她得了肺炎,你可以感覺到這次發炎非常嚴重,她已經受不了了。我知道如果不是送她去醫院就是得給她抗生素。我給她抗生素,吃了後有效就開始降溫了。這是在她生日之前。在那之後,小孩的母親說這孩子好像不是原來的她了,很容易被激怒,好像[她的靈魂]在她的身體內很不舒服,但是她並沒有生病,只是很容易被激怒。這次的肺炎是用抗生素壓下來的。一年之後,又是在她生日之前,她又得了肺炎,這次不是很嚴重。我告訴她媽媽:﹁我認為這次我們可以不用抗生素讓她渡過這段時期。」這是她上一次沒有排掉的百分之二十,等到她第二次康復後,她媽媽說她又回復到以前的她了。所以你得找一個醫生了解康復和壓抑的不同。

許多傳統的醫學經過千年的使用,流傳下來有三種證明有效處理發炎的方法,這三種方法都是要把病排出去。有一個古老的說法說:﹁你一定要把內在的東西釋放出來,你釋放出的東西才能拯救你,如果你不把內在的東西釋放出來,你沒釋放出的東西就會害死你。」真正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是長期的憤恨不平。憤恨不平是指把憤怒一直埋藏在心中,很多年都不排出來。康復憤恨的方法就是要放下、原諒。你把這情感釋放出來後就能拯救你。如果你把這怨恨一直埋藏不釋放的話,就有可能變成癌症讓你死亡。在你的意識、靈魂層次的毒素最後會在肉體上顯現。怨恨就像我們靈魂的毒藥,我們的靈魂想要排出它,所以將它推到我們的身體裏,最後變成癌症。就像下雨,怨恨就像天上的雲,但是當它降下到身體上時就變成收縮、硬化的病。這種埋藏、壓抑的感覺是一種收縮、硬化的能量,原諒則是一種釋放、擴展的能量。

古代所說的三種治療發炎的方法,第一個就是那位非洲病人所說的方法,發汗。第二個方法是斷食,第三個方法就是經過排便把它排出來。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方法。通常我的病人如果發炎,我會叫他睡覺,把自己包暖一點,吃一點瀉藥,不要吃任何蛋白質類的東西。古代的講法﹁讓發燒挨餓」,所以在發燒時不要吃蛋、肉、魚、甚至豆腐,只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如果你經常都是生冷的病,如果你習慣把情感隱藏起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發個大燒。發燒是癌症的天然敵人。它可以預防癌症。如果你已經有癌症,而你能夠發個燒,它也可以把癌症打散掉。不只是癌症,任何屬於硬化的病都可以打散。

在一九二二年,一位歐洲的精神病醫生,他用發燒的方法來治療在當時是無法醫治的梅毒而得到諾貝爾獎。梅毒這個病是以發炎開始,然後硬化,最後損壞到腦部。現在,遍及美國及全世界的萊姆症也是由發炎開始,最後在神經系統形成硬化的問題。本來是熱的病,後來演變成冷的病,這是一種退化的現象,造成神經系統退化。這位醫生把瘧疾的病菌注射到病人體內,病人發高燒,他治好了數千名的病人,也得到諾貝爾獎。這証明發燒可以治療留在身體內的廢物。如果你有像一塊水晶一樣的東西留在你身體內,恐怕會很不舒服。你應該祈求發燒把它燒掉,然後咳出來就沒事了。這個水晶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憤恨。 [下期待續]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育儿经

本文取自 http://blog.pixnet.net/beastcops/post/9403583

Q3孩子的規矩養成,要從何時開始?
規矩就是控制自己,包括個人基本生活習慣,和社交能力的規範。
零到一歲 眼中只有自己,不能理解有外面的世界。所以很難有規矩,不能理解,也不能遵守。父母親必須不斷的回應子女的要求,讓孩子有自信。
一到兩歲 可以理解父母親說的話,但是無法遵從作到,所以會一直說”不要”。”不要”這種話,是自我意識的開始。表示我是一個人,我有人格。例如孩子自己吃飯,說不要就會故意弄倒,說好就會努力做好。
二到三歲 對於規矩已經可以明瞭與遵守執行,但是不能完全作到好。所以在和別的孩子相處時,需要父母親從旁指導。會有任性自私的行為,有時還不大會跟其他孩子團體活動。不只對父母,對兄弟姊妹和其他孩子,都會有自我主張。社交上要開始注意,有關說好話或壞話,或是不可作的危險跟可作的安全區分。此時在朋友關係上,容易會有受傷的肢體衝突,需要父母親的指導和支持。此時正在建立孩子與父母親無所不言的信任關係。聽—安慰—說理—懂。
三到五歲 開始學習和小朋友合作。還是會反抗,但是開始了解別人的感受,有同理心。此時要教導孩子社會規範跟公德心。例如搭公車要先下後上,要排隊。孩子做錯事時,要指出錯誤,同時明如何改善。希望孩子作到的事。要正面引導,不要只是罵。例句 怎麼沒有留給別人(x) 要分給別人(O)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花钱的感觉,真爽!

昨日刚好到城中开会,恰逢新加坡的 ISETAN 特别会员大热卖。茶妈妈想着自己从天而降的两百大元不能就这样无名无份的消逝,决定把它们换成可以比较显眼且常用到的厨具,延长中奖的喜悦。

同事 F 刚好有会员卡,有额外 10 巴仙折扣,这样就更能省钱。这几样东西都是我想了蛮久的东西,感觉买得很值得!


这是焖烧锅,我想了一年多,可是总遇不上好价钱,也并不知道什么牌子才好。其实昨天还有老虎牌的焖烧锅,但是我嫌它有点小,不符合我的要求,再者盖也不实紧,感觉不怎么满意,而且关键在于它的价钱太贵了!199 元 而且没有会员价!茶妈妈心里算了算,要买了这样其它的都不用买了,不划,因此转而研究上边这款 ENDO 的焖烧锅。ENDO 是日本牌子,但是马来西亚制造的,想到自己的家乡,怎样都应该支持一下,所以就买啦!


同牌子的平底锅。茶妈妈原本那个已经有点花,听说对健康不好,原本就想丢掉它,如今碰到减价,当然把它一起「拼」了!19 而已,会员价17元多一点,很便宜了啦!


WMF 4-pc cookware set Diadem Plus
1x low casserole Ø 20 cm, 3x high casserole Ø 16, 20, 24 cm
嘻,这个算是意外,因为想买很久了,但是这是第二次遇到这么便宜的价钱,本来有点犹豫(因为本人的吝啬本性又发作了!),可是在朋友再三的分析下,觉得应该把握时机,因为朋友的会员身份,四个锅只要价117!平均一个不到30元,而且是最棒的不锈钢!

猜猜茶妈妈共花了多少钱?两百元都不到呢!因为朋友的会员身份,省了廿多元,哈哈,太爽了!偶尔要这样宠宠自己才行!

(天,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 auntie 了?!)

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小横财

老天爷可能是为了慰藉我受伤的心灵,昨日竟给了我发了一笔小横财。说小横财,事实上还真的蛮小的,区区270新元(投资回报率是30倍以上喔!),但是已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哈哈,茶妈妈是个容易知足的人嘛!

话说这段发财的经历,觉得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周六一早醒来不知发什么神经,竟然收拾起厨房,然后一眼就瞧见农历新年娘家老爸送的年糕。本想顺手把它丢进垃圾桶,却发现年糕上的发财字还未被刮过,赶紧用指甲给它刮下去,然后出现了8875这样的字眼,当时心里还在想,喔,原来商家们都是用这种「重复」的号码,要中的几率应该会很高吧!未几就听到外头邻居在喊我,说她家的金钱树开花了,她的友人都劝她买字。茶妈妈马上接口说那我给你一对字,结果就是,这两位安娣吃完午餐就开始「写字」。事情就是安排的这么完美,你说,是不是老天爷安排好的?嘻嘻!


注:此花乃茶妈妈生日时收到的惊喜,是凡人老公特地订送到办公室的哟!和这此发小横财的喜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特地贴上来。

Monday, August 20, 2007

0歲起培養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好的幼兒能夠受到同儕的肯定,增強自信心,從而培養許多正向的人生觀;反之,人際關係不好的幼兒,容易產生怯懦、不合群、孤僻等性格,不受他人喜愛,也不喜愛他人。因此,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應是父母教養的重要課題。

美國著名的心理及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專業知識,85%則是依靠他的人際關係。」由此可看出人際關係之於人的重要性。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出生開始,即需有參與社會的準備,能不能有良好的社會化歷程,主要顯現於人際關係的適應度。

良好人際關係的6大優點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學系副教授黃倩儀表示,EQ比IQ更為重要,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團體中自然能與人有良好的互動,即可產生良性的助力。她說,擁有良好人際能力的孩子,通常具備有下列有優點:
1. 具有自信心: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容易受到同儕的肯定與支持,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進而實現自我價值。
2. 喜歡嘗試新的事物:有自信心的孩子,相信自己有處理事務的能力,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願意主動嘗試新的事物,相對地,學習動機也較強。
3. 具有互惠的同理心:能夠本著相互交換的互惠原則,提供彼此能夠接受的好處,如「你借我玩具,我就分你糖吃」,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不會一味的只想要搶奪或強占。
4. 左右逢源,處事順遂:與人相處時不會斤斤計較,樂於幫助別人,使別人也樂於幫助自己,容易形成群聚的力量。因此,做起事來能夠左右逢源,易於完成,也容易有成就感。
5. 擁有健康的身心、能肯定自我:有好的人際互動,容易受到同儕的認同,自然能擁有健康的身心,並能肯定自我。黃倩儀說,在虛擬的世界中才能找到依靠的孩子,通常有人際關係不良的問題,必須將自己埋入虛擬的世界中,透過編造與想像,才能而獲得肯定,久而久之,更容易造成人際疏離。
6. 良好師生關係,有助學習發展:當幼兒進入幼兒園時,如與老師保有良好的互動,有助於老師了解孩子的特質與學習能力,更能有效引導其朝正向發展。
01歲‧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01歲階段,人際關係主要的對象為家庭(照顧者)的成員,此時的人際發展,主要為情感依附及與家人的互動。
.社交能力發展狀況


許多人都會有疑問,剛出生的嬰兒如何有人際關係的發展?黃倩儀表示,據研究顯示,1個月的新生兒對同年齡的嬰兒即有相對的吸引力;6個月的嬰兒會對其他幼兒的聲音及逗弄產生回應,如注視或舞動手腳等反應;1歲幼兒對於其他幼童的反應就更明顯,常常會主動發出聲音或希望以手觸摸對方。因此,從0歲開始,孩子已經有人際互動的概念,此時期應給予孩子正向的互動模式,有助於孩子未來的人際發展。

培養方法

方法1
建立穩定的情感依附關係:此時,嬰兒需要有穩定的情感依附,才能建立其對人的信任與安全感,未來與同儕相處時才容易放心與人互動,不會因不安全感而擔心害怕,裹足不前。因此,黃倩儀說,維持照顧者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媽咪自己帶孩子,建議不要經常更換保母,否則易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占有欲等不良的情形。
方法2
對待孩子的態度要溫和、一致:長期處於不穩定的情緒氛圍下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安定的感覺,父母應以溫和的態度對孩子。
方法3
用心觀察孩子的需求,適時滿足:應用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能即時回應,才能讓孩子有信賴感,未來較能敞開心胸與人互動。
方法4
耐心與孩子互動: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氣質,針對孩子的氣質做正向引導,多與孩子互動,增進情感交流,讓孩子熟悉與人互動的模式。

人際發展分齡檢測
透過黃倩儀副教授所提供的分齡檢測項目,父母可判斷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狀況,如果孩子行為檢測肯定的部分占多數,則顯示孩子在人際交往上,是朝積極與正向發展。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送别

好友终于鼓起勇气并下定决心到外头闯闯,心中对她的这个决定是喝彩频频,毕竟这也算是一种解脱。不希望看到她总是心情郁闷,如果每天搭车来回三小时的结果是换来每天工作时大部分时间是不愉快的,这样长期下来对健康、情绪是绝对负面的,因此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跟她本人的感受一样,虽然恨不得马上离开,然而这之中难免夹杂着一些不舍与难过,毕竟在这里待了快11个年头,这里头的回忆应该超过一卡车吧!像她这种重感情的人,最不舍的还有与同事间的友谊、工作伙伴们的并肩作战。因为太了解她容易心动、容易犹豫的性格,因此一直劝她用不同的角度看 -- 距离并不是问题,偶尔还是可以吃饭联络感情,更何况目前的情况就是有点类似了啊!

可是辞职信一递,没想到几天之内就可以离开工作岗位,因为她累计的年假很多,特别她是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年假有28天之多!这下子,安排请她吃饭的人全乱了方寸,还好我跟她交情够深,硬是要她腾出最后一天的午餐时间给我们,大伙去吃饭联络感情。饭局上,她的表现很得体大方,对于上司们的提问都能对答如流,心里暗暗给她鼓掌,可是另一边却开始有点忧伤,毕竟以后相聚的机会将少了很多。

送别是痛苦的,因为当中的感情太真、太深。知道自己与好友都是易掉泪的人,因此选择不在她面前泄漏一点真感情,希望能让她如她所愿的微笑的离开这里。这一次,她感情收藏的很不错,大家都为她的离开感到高兴(这当中是不是有很大的问题存在?竟然,为她的离开感到高兴??)。很多人争相请她吃饭,就算离职了也要求她回来再聚一聚,而且因为她人缘太好,饭局竟然有十个之多!她笑着说早知道赶快递辞职信,不然还不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

真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应该醒悟的人们,你醒悟了吗?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恒心与毅力

人的恒心与毅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培养出来的。
茶妈妈上个月给自己定下两样功课:每天写blog、睡前先感恩,嘿,只维持不到一星期就把功课忘光光了。
说忙也不是真的很忙,但是盲与茫却是真的。每天浑浑噩噩,没有一颗醒觉的心,脑袋里装的都是负面的想法与情绪,难怪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都是自找的。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从今天起我要开开心心的过生活,用一颗感恩与醒觉的心来看待世界!
茶妈妈,加油!

Tuesday, July 17, 2007

麻辣馆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途中,平凡人老公总会扭开收音机锁定 UFM 1003,听文鸿和丽梅主持的麻辣馆,节目轻松惹笑,听众的叩应也是一绝,再加上下班后心情轻松,所以觉得节目特别吸引人。有时到家了还不舍得下车,至少要听到一个段落了才肯下车,哈哈!

文鸿是我喜欢的主持人,留台的他,反应极快、时事懂得不少、用词精准、说话流利,听他的节目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可是麻辣馆却呈现了他轻松搞笑的另一面,他爽朗的笑声很能令人精神愉快,觉得他把听众一天的劳累都抖掉了。他坦率而正直,在节目中不止一次承认自己的英文程度很烂,可也很努力虚心学习,偶尔稍微臭屁,可却无伤大雅,反而为节目增添了笑声。他的搭挡丽梅跟他也很配,总是与他唱反调,或许是节目故意安排的也说不定,总之两人在一起抖嘴、嘻哈说笑、笑声不止又吵吵闹闹的,嘿,有点象打情骂悄!

其实茶妈妈享受的不只是节目,更重要的是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欣赏同一个节目、一起享受同一种快乐的那种感觉。

Friday, July 06, 2007

最后的共产党员 -- The Last Communist

同事借给了我「最后的共产党员」英译 The Last Communist,马来文原名 Lelaki Komunis Terakhir,很奇特的一部电影(说是记录片可能会比较贴切)。吸引我去看的原因是陈平此人出生于实兆远我的家乡,在我小学的时候还很记得陈平小时候的住家,很可惜几年前这屋子被铲平起了新建筑物,不知当时有没有人把这屋子的外貌给拍下来?

影片有几处比较吸引我的地方,包括开头介绍实兆远的片段,里头还访问了当地相当出名的「尖堆」小贩(我并没有忘记你哦!),念中学时我常光顾他的档口。很多片段我并不了解导演的用意,比如介绍柚子的片段、制作火炭的片段,有时有点莫名其妙。

整部片其实是用文字来告诉观众关于陈平的一生,默默无声可是却给观众更深刻的印象。导演表达的方式很新颖,或许这是他获奖的原因。

影片最后访问了目前在泰国边境的前共产党员村,给了我另一扇思考的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课本上的历史有时并不主观,跟我读李光耀的回忆录时有同样的感觉。

Monday, July 02, 2007

化妆

上周周四周五上「形象」课,曾夺得新加坡小姐美誉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些仪容、美态、吃饭礼仪以及服装颜色配搭的课,一向粗枝大叶的茶妈妈觉得收益良多!最让茶妈妈感兴趣的是美容化妆课,因为茶妈妈从来都不化妆,倒不是仗持皮肤好,而是对化妆一点概念都没有,而不知从何入门。

多得这堂课,虽然老师讲解的都是最基本的化妆技巧和注意事项,可是听在茶妈妈耳朵里却是受用无穷!于是乎周六就马上假借带雅雅逛逛的名义,溜到「小约翰」去购买入门的化妆品。话说茶妈妈买的这套本来价值25坡币,因为刚巧遇上他家的大减价,只廿大元就把一套有冷暖系列的眼影、腮红、眼线画笔、唇膏画笔、口红及指甲油全都包括的化妆品买来了。嘿嘿,你可别笑,这是茶妈妈的第一套化妆品哦!

最好笑的是,当周六当天我们拿来试妆的时候,雅雅也注意到了,要求茶妈妈也给她搽眼影,还懂得把眼睛闭上,然后还会自己搽腮红,末了,还学我们拿棉花球卸妆,嘻,太可爱了!

学做糕点

上周末带雅雅到处走走的时候,发现住家附近的民众俱乐部有开班教授糙米糕饼的课,马上约了姑姑一起去取经。

每个星期一开课,一共有四堂,今天上的第一堂课,教的是「糙米发糕」、「糙米香兰蛋糕」及「糙米南瓜饼」。陈梅桂老师指导的「糙米发糕」不如邻居金莲的发糕好吃,

幸而她的蛋糕还烘得蛮香的,茶妈妈差一点就想马上去买材料试试看。幸亏没有,因为上完课后真的好累,特别今天工作的茶妈妈特别卖力。

「糙米南瓜饼」做法简单,可稍嫌味道甜了一些,吃多了会觉得油腻,可是雅雅却喜欢得很,明明刷了牙也还要尝尝!

感恩

茶妈妈与普通人爸爸总觉得自从有了雅雅之后,大家都对我们疼爱有加。拿上星期来说吧,周五邻居家煮得一手好菜的金莲给我们准备了美味无比的沙煲鸡饭,周六有保姆请我们吃香味四溢的板面,周末钟点女佣也自动的给我们煮了香喷喷的芋头饭还亲自送上门来,哈哈,这是怎样的一种福气呀!

茶妈妈珍惜的不是省下了一顿、两顿饭的钱,而是煮的人的一番心意,苏家何得何能,这大概是雅雅所带来的福气吧!感谢雅雅这女儿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Tuesday, June 26, 2007

天真的雅雅

今天下午接雅雅的时候,爸爸手上正拿了一串香蕉。雅雅像往常一样,摆个Custom Officers的样子要求检查爸爸妈妈的物件。当然眼尖的雅雅不会错过爸爸手上的这串香蕉,结果香蕉被没收了一半,还被抽税了(吃了几口 -- 后来才被邻居金莲告诫咳嗽不可吃香蕉否则会惹来更多痰,唉,又撞板了!)。

后来发生的事件才好笑。雅雅左右手各拿一条香蕉,妈妈又要求她向保姆阿姨说谢谢,这,应该不难办到,就口里说谢谢、身体像日本人一样的一鞠躬也就了事了。可是妈妈这时又出难题,「要挥挥手说拜拜」。雅雅用了两秒想了一下,恩,这也不难办到,把右手的香蕉用左手肘夹住就能空出右手说拜拜了,然后又马上换左手表演,赢来了满堂的掌声。

可是,保姆阿姨这时竟然出超级难题,她用两手挥挥说拜拜,雅雅当场就傻了 -- 要怎样才能空出两手啊?!

不知所谓的 CEO

中午站台的时候接到一通自称是 CEO 的女人的电话。因为她想要求的事项不被批准,结果把怒气发到茶妈妈身上,真是莫名其妙。已经跟她解释好多遍这不是我们的问题,但她就是不想听,真是把本人的情绪逼了上去。幸亏茶妈妈有学习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连忙深呼吸,再不慌不忙的从头再来一遍遍慢慢的解释。

结果是,她的要求在她自己修读的课程那所大学都可以办到,我不明白为何她偏偏就要求方便想从这里寻找资料。后来问清楚了才发现其实是她自己不懂得使用也不知如何寻找资源,唉!又一个自以为是的CEO.

有一些所谓的高层人员就是这样,明明是自己不懂得,偏偏就要把东西推到你身上变成是你的错,真是够了!而且EQ这么低,也不晓得她是怎么爬上CEO这个位置的。稍微提到钱就以为人家在侮辱她,不知是自尊太强还是自卑感太重。然后有意无意的说她是什么有史以来第一个什么什么,又将是打破记录的第一个什么什么,然后一直强调自己CEO的身份。

一种米养百样人。只能说,这世界上有太多莫名其妙的人。

Monday, June 25, 2007

无法了解的事

有位新进的同事学习能力很强,一般员工所需要的训练时间,他用不上一个月就几乎把该学的都学完了。谁知他的主训老师渡假回来发现他的速度超前,连忙喊「卡」,要他放慢速度,让他按着schedule走。茶妈妈听到这里,只能默默摇头,真是「Law by law」啊!

没有在官僚的制度下生活过的你,可能不了解茶妈妈在说什么。用最浅白的例子来说,就像雅雅学步比他人快,结果她的推车只用上了一个星期就功成身退了,然后她学会跑步了,结果你比照其他小孩发现她的速度超前了,然后你说,「雅雅你快别跑,再用推车先学习走走吧!要按步就班啊!」

这样讲,你了解吗?

简单的快乐

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学会的词语与技巧越来越多,每天都可以察觉她的进步,茶妈妈心里的快乐是无法言喻的。

每天下班看着快乐的迎接我们归来的她兴奋的挥动着她的小手,并且大声的喊着爸爸妈妈,然后急着表演今天所学会的东西,茶妈妈是打从心里笑出来。什么办公室政治、没完没了的工作、工作压力,全都一瞬间消失了。

女儿的笑脸,是茶妈妈快乐的泉源。

雅雅啊,妈妈希望你永远都这么快乐,永远保有童心!

Pantang dipuji

Pantang dipuji -- 是真的有这种说法的!茶妈妈深信不疑。

前天友人才惊讶说:「雅雅真的半夜都不起来哦?!真的很乖!」

乖乖不得了,结果连续两天雅雅都半夜里醒来讨奶喝,然后假意要上厕所,鲁了整个小时才肯再次睡去!

本来我们都以为是她身体不舒服,看来是Pantang dipuji 的效应。。。

有谁有破解的秘方吗?

Friday, June 22, 2007

罕见的睡不着

准时上床睡觉一向是茶妈妈的本事,连女儿也把本人这项特技学上了,可是今夜的我却一点睡意都没有,比夜猫子老公还行!
是怎么啦?能量太高耗不掉吗?没这么神奇吧!到今天茶妈妈都还记得老师的教诲,不时的拍打胸部确保能量没有下降,可能今天耗电量真的不大,所以到子时了连哈欠都还没打一个。
没睡意却也不想浪费时间,可是想看书却觉得有点懒,唉,真矛盾的人生。
也罢,上床催眠自己吧!

Wednesday, June 20, 2007

结束是另一个旅程的开始

两天的课程结束了,可是这却是另一个旅程的开始。
回顾这两天,老师并没有用「教」的角度出发,而是用「分享」来跟学员们沟通。这样看来好像并不专业,然而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以前就已经意识到,卑谦的态度能使你更收益,相信老师深明这个道理,于是她抛砖引玉,把她所知的跟我们分享,带领我们走近心灵、探讨我们的梦想,然后学员们也把所知所得一一分享。这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有活生生的例子与经验分享,一切都不止于理论。
总结这两天所学,就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身、心、灵各方面的要求,然而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培养敏感尖锐的观察力、一颗醒觉的心。感谢我一路以来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贵人,课程中发现其实很多东西我都曾经学过了,像静坐、瑜珈,只是无知与怠惰的态度让我渐渐都遗忘了!同学 Chandra 鼓励我应该保持静坐的习惯,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冷静,YES,我做得到,而且会永远保持这个习惯!

Tuesday, June 19, 2007

Brain Body Brilliance

昨日一早醒来本来心情美好,可一想到得上班头就马上疼了起来,看来茶妈妈是患上「上班恐惧症」了!可后来才发现这星期的周一周二是上课的日子,心情又好了一些,到真正上课时头就已经不疼了!当真是心理影响生理呀!

绿贝卡老师的课注重了解自己的内心,然后观察身心各方面的状况与要求。老师问茶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茶妈妈楞了一下,因为不敢梦,所以已经把这个梦抛开一旁很久了!支吾了一阵,茶妈妈才说出「当作家」是妈妈的梦想,可是本人并非舞文弄墨的人才,想靠写作吃饭还是等下辈子吧!老师有点惊讶可又显出高兴的样子(因为老师以前是记者!),可是茶妈妈马上回答说「我已经找到替代了,就是写部落格!」刚说完自己整个脸都红烫了起来,这可是两码子不相干的事,况且茶妈妈是三天捕鱼、五天晒网的懒惰渔夫,这样子想靠写部落格吃饭大概是天方夜谭吧!可是同班的同学大家都说「有可能!别气馁!」之类的话,哈哈,大概他们没有读过茶妈妈文笔其差无比的文章,若有也不会说出这种话了!

Friday, May 11, 2007

日子飞快的过

这个星期觉得日子真的过得好快。上星期才刚请了钟点女佣来帮忙做家事,感觉像是昨天刚来过而已,事实上日子已经悄悄的溜走了,明天又是她来帮忙的日子,啊,日子是过得匆忙但也充实。

周二去办了件想了好久的事,感觉轻松了许多!然后给好朋友买了对耳环,作为她的结婚礼物,同时也给自己买了同款式的项链,当作是跟朋友之间的联系。很替她开心,因为她终于找到她的真命天子,但这真命天子却住得好远。希望我们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六月初将会去参加她的婚礼。说来惭愧,我一向很少参加朋友的婚宴,但她的,我肯定要全家都出席。

接着这两天因为看了同事 Q 借我的书「Get Organised!」,突然之间受到了鼓舞,终于动手整理了我的办公座,感觉轻快、轻松了好多,工作也跟着起劲了!Q 给了我意见,让我能更进一步的改善空间,这可能要留到下星期才动工了。

而今天周五,我想了好久但一直都没行动的瑜珈课开始了!是在午餐时间进行的,因为自己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参加周末的瑜珈课,因此我把目标转移到办公时间的瑜珈课,可惜上一期已经客满了,幸运的是新的一期本来在「等候名单」的我居然也因为他人退出而被接纳了,好开心!因为以前曾学过瑜珈的关系,现在等于是复习,但这个老师好残忍,常作弄我们,要我们挺久一点,而且他的(对,是个男生给我们上课!)瑜珈是属于快板的,动作不像过去我学的 Hatha Yoga 那样缓慢,是 Vive(?) Yoga,正确名称不记得了。可惜下星期握得参加一个会议无法回到校园,否则肯定要认真的上课。

Monday, April 30, 2007

Seduction Style

无意中游览了别人的博客而发现的游戏。
讲真的,我不太懂整个游戏,嘻!
没关系,玩玩而已嘛!
要不要试试看?









Monday, March 19, 2007

改名

茶妈妈决定改名字,本来的名字茶妈妈应该是可以悠哉闲哉的叹杯茶,快乐的妈妈,可是最近发觉自己很差劲,不配用茶妈妈这个名字,还是直接了当的差妈妈比较恰当。

就这么说定了。标头改天才改,现在改上床休息咯,做一个差劲的懒虫。。。

差妈妈。

重拾旧欢

因为忙着处理家务、孩子、事业、纠纷、杂务。。。差妈妈已经渐渐忘了阅读了。自己已经变得异常面目可憎,因为已经不止一日不读书了啊。

感谢好些朋友的提醒,让差妈妈能重拾旧欢,找回阅读的乐趣。只有书本才能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怎么要拐一个弯才发现呢?

因为近日生活上遭到些波折,越发觉得阅读的重要性。阿姜布喇嘛的书,第一章就讲到要用看优点的眼光来看东西,别老是为了两块忘了砌上的砖块而忽略了另外 998 块完美无缺的砖块。就是忽略这么浅显的道理,差妈妈竟被折磨了好几天。

恩,书中自有黄金屋呀!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大家一起来斗演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年头,大家都在斗演技。

演技一流的,好!有你的,薪水加两成。

演技一般的,嘿,没话说,薪水当然也一般。

演技太差的,哦,对不起,给你加辛但不加薪。再送去演员训练班重新训练。

说不说真话?

假如有一天你的上司要你说真话,你说还是不说?

不说,也许不够真诚,但至少能明哲保身。

说了,可大好也可能大坏,你敢下这个赌注吗?

全周大闷锅

是不小心踩到小人的尾巴了吗?

这星期已经连续几天触黑头,我的太阳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闷。。。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如何对待婴幼儿发脾气

中国医药报172(总第2887期)

■宝宝发脾气怎么办

冯国强认为,对于一般孩子在1~2岁时会出现一次强烈的情绪爆发。对大多数学步期幼儿来说,他们的愤怒情绪多半都是由某件东西诱发的,如有人突然把他玩得正高兴的玩具夺走,或者希望拉开抽屉却拉不开。孩子再大一点,他们的怒气会越来越多地指向父母。如果妈妈不肯给好吃的东西,或者爸爸把玩具给了别的小朋友,他们就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对亲人的不满,让家人满足自己的愿望。

冯国强说,任何年龄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亲近的成年人面前发脾气。当意识到孩子发脾气是冲着自己时,不同的家长采取的应对方法各不相同。有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不予理睬,但事后很快便对孩子加以抚慰。这些父母认为,发脾气是孩子合情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孩子在生气时大人应该帮助其冷静下来。还有些父母认为应该惩罚发脾气的孩子。他们确信发脾气是孩子难以与人相处的一个迹象,要对这种行为尽早处置。

冯国强认为,如果大人对孩子发脾气关注较多,无论这种关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学步期幼儿发脾气,父母最好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这时不要试图去安抚孩子。孩子的怒气常常转瞬即逝,其情绪很快就会变得好起来。学步期幼儿发脾气有时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脾气性格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可能截然不同。所以,父母可以“狠狠心”,任孩子怎么发脾气,就是不理他。有过一两次发脾气不被理会的经历后,孩子可能就不再采取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了。

Monday, January 15, 2007

又三道菜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茶妈妈还没来得及试煮上星期所学到的菜,很快又到了学新材的时间。

这星期学的三道菜做法比较简单:

梅子蒸鸡 :
这道菜很简单,但是准备的时间相当久,需要两个小时时间左右。主要是将鸡塞入酱料然后用玻璃纸包着然后拿去蒸。那酱料很香,老师说是烧肉的酱。

玉龙穿纱 :
炸的东西应该一般人都会喜欢,特别这是用春卷皮包着剥了壳的中虾!新年想试试这道菜,让大家尝尝,因为真的很好吃!

香麻五柳拌鸭丝 :
这个是用烤好的鸭丝然后煮酱料淋在上面,但是茶妈妈比较兴趣的是怎么将鸭去骨。看老师利落的将鸭肉从身上分开来,这功夫应该也练了很久吧。

原谅茶妈妈没有博上照片,因为家里电脑已经坏了,anyway 这个星期拍到的照片看起来并不特别,还是别献丑了!

Monday, January 08, 2007

来去学煮菜!

茶妈妈听到厨艺了得的邻居金莲还有兴致去学煮菜,兴致勃勃也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去凑热闹。地点就在茶妈妈家附近的联络所,走路两分钟就到了。学费 75 元,共 16 道菜。老师姓张,是个教课相当细心的老实人,男性。

这年头,吃外头的人多得是,像茶妈妈平时都不开锅,周六、日又忙着往外头钻,下厨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老师说得好,把手艺学起来就是自己的,任何时候想煮的时候就煮,不煮就吃外面,没问题。

今天学了三道菜:海鲜炒面、酥炸香蕉鱼片、加哩鱼头。



海鲜炒面
准备功夫很多,但炒起来还蛮开胃的,雅雅爸说味道一般,茶妈妈却觉得很不错!


酥炸香蕉鱼片
这个准备功夫反而简单,小孩子肯定喜欢。也可以芒果或红苹果代替,只要够甜就行了。


加哩鱼头
原来加哩鱼头的秘诀在于它加了很多酸料,而且有椰丝丰富了它的口感!

嘿嘿,你一定奇怪,茶妈妈去学菜,那雅雅怎么办?没问题!雅雅爸对于茶妈妈去学菜表现得相当支持,茶妈妈去学菜时就由他来照顾雅雅,但是他说他也想去学太极拳,到时就茶妈妈照顾雅雅,哈哈!

学习是快乐的,那爸爸你也加油哦!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13-24個月幼兒的特點

1-2歲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兒童從不自由、需要幫助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是兒童的第二次生命。1歲多的孩子熱衷於走路,即使摔倒了也要爬起來接著走;
從1歲半開始,就進入了手的敏感期,通過操作,兒童可以直接體驗、理解物體的各種特性。
1歲至2、3歲,兒童的語言開始産生,這一階段被稱爲語言發生階段。1歲至2歲,兒童說出的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這種不完整的句子包括單詞句和雙詞句。
諸多研究成果證明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這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的真正需要,並採取適宜的方式促進他們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和社會行爲等方面全面發展。

13-18個月幼兒的早早教方案

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
①識別大小。選擇大小差別顯著的同類物品來練習,如大蘋果與小蘋果,大皮球與小皮球等。
②識別形狀。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實物形狀來描述,如圓皮球、三角板、方積木等。
③識別顔色。從基本的顔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告訴孩子氣球是紅色的、毛衣是黃色的、葉子是綠色的。

記憶力的訓練:
①實物記憶練習。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然後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②強化記憶練習。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與小兒本人關係較爲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可教小兒自己的名字、身體的主要部位,間隔一段時間,情景再重復。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教他擡腳踢球。
②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將玩具散放在各處,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③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膠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取物裝物。

言語能力的訓練:

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辭彙,並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係,擴大小兒的認識範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對著圖片或實物,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麽?”、“幹什麽用的?”引導小兒回答,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以示鼓勵。此時,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發音清晰,富於表情,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成人可多重復幾次,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編成故事。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訓練:

①教育孩子禮貌待人。家裏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接受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給家裏來的小朋友玩等等。
②睡眠。除夜間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2小時。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逼小兒睡眠,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排好尿,換上寬鬆保暖的睡衣,會使小兒感到舒適,易於入睡,這不但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便於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③飲食。斷奶後,每日餵養的次數約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養成定時進食,定位進餐的習慣,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習慣。
④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小兒獨立的生活能力。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給孩子洗手時,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裏,玩完玩具後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19-24個月早早教方案

小兒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①訓練:上下、裏外、前後方位意識。如遊戲時說:“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裏、在箱子外面”等等。
②辨別多少。如分糖果給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記憶力的訓練:

①辭彙記憶。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後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②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於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②跑步練習。父母可通過遊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③通過遊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適合的遊戲有玩積木、模仿畫畫、穿珠子等。

言語能力的訓練:

幼兒在1歲半後,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復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於生活,父母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並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回家後,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並儘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敍述出來。這樣,不但豐富了他的語言辭彙,而且鞏固了記憶,增長了知識。

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爲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後,睡眠時間爲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訓練: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食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後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④教小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對於幼兒來說,學會任何一種新的本領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成人要幫助孩子減輕掌握這些新技能的困難。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順利地掌握構成技能的一個個動作。

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表達是人類很重要的能力之一,為人父母應該在小孩出生後,多留意寶寶這方面的進展,並給予充分的誘導;多跟寶寶講講話、帶他認識東西,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每個為人父母都很希望能快點聽到寶寶發出「ㄇㄚㄇㄚˊ」或「ㄅㄚㄅㄚˊ」的聲音,可以想見,當這兩個音出現時,即使不是太清楚、或是沒有太多認知,任何父母都會揚起驕傲的音調說:「寶寶好棒喲!」

的確,希望寶寶及早說話,是每個父母很大的期望。相反地,當寶寶到了三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時,可能很多父母季開始憂心忡忡了。「我的寶寶是不是聽力有問題?」「為什麼我和他說話,他都沒有反應?」「寶寶是不是舌頭有問題?是不是該去讓醫生剪舌根?」

孩子說話的進度

到底寶寶多大會開始說話呢?學說話的進度又是如何呢?大體來說,一歲以前的嬰兒都會發出喃喃聲、牙牙學語,過了一歲,逐漸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彙。

通常六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會發出輕快、愉悅的漱口聲,接著能發出較長而且有音調變化的母音。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寶寶,則會重複一些字辭,像是哇哇、答答、打打、叭叭等,這些音調沒有什麼意義,而愈接近一歲時,他們漸漸能使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十二個月到十五個月大左右,他們可能開始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不外乎「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發育比較晚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兩歲之後,字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辭彙加以組合,譬如說,他會說「媽媽抱抱」、「爸爸車車」等。當然,不同的情境,寶寶的說話就有不同意思,很可能是說「爸爸,我要坐車子出去」,或是「爸爸開車出去了」。

到了兩歲半之後,寶寶的詞彙增加很快速,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林麗英表示,這通常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可能從兩百個增加到一千兩百個。他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譬如他會說「爸爸買車車」「媽媽抱抱我」等,已經跳脫單純是名詞的組合,開始有了動詞或受詞的使用。

至於三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中也會有「很多、很好、這個、那個…..」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有個孩子甚至會逐漸了解動詞的時態變化的不同,例如「走」和「走了」的區別。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例如「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到浴室去洗澡」。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幾乎都可以說出答案。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孩子到了四歲、五歲左右,陌生人已經都可以了解他所說的話,不過他可能會說出「我有一個新玩具,但是我破掉它。」類似這樣語法有問題的句子可能偶爾會發生,但整體來說,他會和你順暢的對答,因此日常生活的溝通已經沒有問題。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從一數到十,也會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孩子的發音也大都很正確、口齒清晰。

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當然他應該可以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他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記得所學的點點滴滴。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可以很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於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愈來愈緊密,他的說話表達方式會更多元化。

如何陪伴孩子學說話

小奇的媽媽希望小甜快點會說話,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三個月大的小奇甜蜜對話,問他「小奇好乖,起床了」「小奇最乖,想喝奶還是喝水呢?」雖然小奇根本聽不懂,不過媽媽還是運用各種場合和小奇說話,小奇一天天長大,對於媽媽的聲調似乎愈來愈有反應,媽媽說話時,他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也會轉動他的頭尋找媽媽的聲音來源,漸漸地,還會咿咿呀呀地和媽媽「說話」。也許小奇和媽媽都不懂對方講什麼,不過小奇顯然對「說話」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

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得花時間和他「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對於聲音就已經很敏感。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如果每晚睡前固定放一段故事錄音帶,等到寶寶出生後也讓他聽故事,在播放好幾個故事中,穿插懷孕時同樣那一段故事時,正在喝奶的寶寶會有吸吮比較急促的情況,顯然寶寶對於他曾經熟悉的故事音調特別有反應的。因此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應該常常唸故事書給他聽。無論是童話故事、圖畫書、或是小百科等書籍都可以,不會說話的寶寶聽不懂也沒關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以輕柔的音調帶領寶寶進入文字圖畫的世界,讓寶寶覺得聽故事是一種享受。

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教授張湘君說,每天用文字按摩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智能有很大幫助!如果從小就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接觸閱讀、接觸故事,孩子的語言學習會突飛猛進,當然孩子也會因此奠定喜愛閱讀的習慣。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對週遭事物有反應,逐漸了解你說話的意義時,更要多說話和他積極互動。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寶寶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能培養說話的能力。最基本的,可以先教導寶寶認識頭、眼睛、鼻子等五官。建議媽媽把寶寶抱在懷中,摸著寶寶的頭說「這是寶寶的頭」、摸著寶寶的手說「這是小手」,不斷反覆地說給寶寶聽,慢慢地引導寶寶開口說出這些五官。

也可以拿著色彩板,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黃色,當他穿著紅色衣服時,趁勢教他「這是紅色的」,當吃香蕉時,也告訴他「香蕉是黃色的」。總之,從生活點點滴滴中,認識色彩、說出色彩。

拿著圖畫卡來說故事也是一種好方式,因為圖畫卡繽紛的色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說圖畫故事時,還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結合,例如,說到「泡泡龍出去玩球」,就可以拿起球,陪著寶寶一起玩耍。透過手的把玩、操作,將圖、文和玩具、實物結合,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

父母須避免的五大錯誤

父母期望孩子及早說話、贏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太心急而有一些教導上的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林麗英主任特別提醒父母以下幾個方向:

1.不要用疊音字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你今天吃飯飯了沒?」「寶寶今天穿這個衣衣好漂漂!」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好的。父母在教導來子說話時,不要強化孩子的疊音字,例如應該教「貓咪」,而不是「咪咪」,應該說「漂亮」,而不是說「漂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說多音字和短句。

2.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前的孩子,說話發音常常都不準確,千萬不要把孩子不準確的發音當作好玩,故意去逗弄他,或者故意去學他錯誤的發音,小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發音準不準確,如果大人抱持好玩的心態,他只會覺得很好玩,以後當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要改也很困難。

3.說話要自然

教導孩子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型,太過於矯情反而扭曲了語言的本質,同時孩子也不容易了解語言發音的真實性,自然讓孩子習慣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4.親自跟孩子對話

很多人喜歡購買錄音帶或是CD來協助孩子聽故事學說話,雖然聽故事很有趣,也是學習一種好的方式,不過千萬不能依賴這種單向式學習,靠著機器來學說話,不僅很被動,而且孩子根本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孩子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5.多點耐心去引導

孩子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或是語意表達不明,父母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可以常常發現一些案例,媽媽聽到小明說話「我…我…今天在學…校被欺……」媽媽可能很嚴厲斥責小明:「說清楚一點,每次說話都口吃不清楚,教你很多次了都一樣。再一次、快點再說一次。」媽媽的大聲訓斥可能讓小明講話更結巴了。其實約有五分之二的口吃幼童會持續一兩年,有個要到十歲左右口吃才會消失,真正需要治療的個案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一。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中樞神經病變、環境壓力等,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而愈來愈失去信心,演變成緊張、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現象,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12個訣竅養育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0-3歲管教秘笈 : 寶寶教育、遊戲

零至三歲的寶寶還在最初的成長階段,此階段的寶寶,他的語言發展尚未健全,而且口語的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他們的言行舉止,大多是模仿身邊照顧者的所作所為,所以,父母親的言行、作為不僅要特別謹慎之外,當妳發現妳家的小寶貝有良好表現時,也不要吝惜給予孩子「愛的鼓勵」喔!
1.講故事給他聽
寶寶表現不錯時,媽媽可以營造歡樂活潑的氣氛,講故事給寶寶聽,耐心地告訴小寶寶,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好壞與對錯。例如:「妹妹,妳好乖,剛剛媽媽看到妳把飯都吃光光了,媽媽等一下講故事給妳聽」。
2.親密的背與抱
根據西方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母嬰之間早期的「依附關係」若是發展良好,對小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影響深遠。所以媽媽應常以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寶寶的愛。當小寶寶有比較好的行為表現時,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親密的擁抱,因為小寶寶可藉由肌膚之親,在愛中成長。

3.帶孩子出門玩耍
事實上,小寶寶在一至三歲時,正是需要健全發展身心的初始階段,一旦寶寶有良好的行為反應時,媽媽可以帶小寶寶出門玩耍,以做為犒賞,一方面能讓小寶寶多多見識外在環境,一方面也能讓寶寶學習到,只要表現良好,媽媽就會帶他出去玩。

4.陪他一起遊戲
小寶寶年紀還小時,需要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寶寶如果在生活作息上可以配合,且都有良好表現時,媽媽可以適時地陪小寶寶玩他喜歡玩的遊戲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養親子感情。

5.親親小寶貝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被擁抱及親吻,而透過肌膚之親,可以讓小寶寶更瞭解父母的愛意,因此,如果小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好的行為舉止時,媽媽可以適時的親寶寶一下,並讚美他。例如:「弟弟,你在睡覺前有刷牙,媽媽覺得很高興」。然後,媽媽就可以親親他或抱抱他,相信小寶寶會非常高興,以後都會記得,在上床睡覺前,要先刷牙,才能上床睡覺。

6.激發孩子的榮譽心
孩子上幼稚園時,老師覺得寶寶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有時候會為孩子蓋「好寶寶章」,讓孩子培養榮譽心。同樣地,在家裏,父母親也可以用這種方式,為小寶寶準備一本生活公約小簿子,只要寶寶有好的表現,媽媽可以在上面蓋上一個好寶寶章,象徵性的獎勵品,來給寶寶做為獎勵。

7.為寶寶打扮
男寶寶小的時候,若有良好行為及紀律反應時,父母可以有許多額外方式來給予寶寶獎勵,而女寶寶的媽媽們,則多了一種可以做為獎勵的方式:例如:「惠惠,媽媽昨天請妳把自己換下來的襪子放在桶子裏,不要亂丟,媽媽很高興妳記得把襪子放在桶子裏,而沒有亂丟」。然後,媽媽就可以拿出事前為寶寶買好的裝飾品,來幫寶寶打扮的美美的,相信寶寶也會很喜歡。

8.物質的獎勵
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是喜歡收到禮物的,在孩子收到心愛禮物時,總是顯得特別高興,所以父母們有時不妨以物質上的鼓勵,做為方法,直接來獎賞寶寶的正確行為,這在「教育心理學」上,是一種「正增強」的方法,可以有效強化寶寶學習到正確的行為。

9.適量地滿足他的需求
當小寶寶在生活作息中,行為表現符合媽媽的生活規則時,父母可以視情況而定,適量地滿足寶寶的要求,例如:媽媽規定小寶寶每天要在晚上九點鐘準時就寢,有時小寶寶可能達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當孩子能夠自律地準時睡覺時,媽媽可以在隔天以其他方式來滿足其所需,例如:帶他去吃他喜歡吃的東西,或看他需要什麼,在適度的範圍內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10.允許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的行為及言行都很恰當、合宜時,父母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沒有哭鬧,很乖地聽大人的話,做自己該做的事,或靜靜地在一旁遊戲,父母就可以適時地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如:看電視中的兒童節目,或適合兒童觀看的說、唱、跳教學錄影帶等,讓孩子能夠一邊滿足他的需求,知道自己是因為表現合宜,才會得到父母允許自己做想做及喜歡做的事,長期下來,寶寶就能內建一種固定而正確的行為模式。此外,小寶寶在做喜歡做的事時,也算是同時在培養興趣

讓寶寶乖乖入睡的5大秘訣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梁昭鉉, 摘錄於媽媽寶寶雜誌)

媽媽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寶寶一個晚上要起來好幾次,不但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對大人來說,不能安穩睡個好覺,隔天還要早起工作,更是一種折磨!想要讓寶寶乖乖的一覺到天明嗎?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人在睡眠時,有許多的內分泌荷爾蒙在體內進行調節活動,生長激素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睡眠對寶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睡眠品質的好壞,將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過程及情緒發展。

寶寶不肯乖乖睡覺的4大原因
1.睡眠習慣不良
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妨礙寶寶順利入睡的常見原因,例如:需要依靠吸吮、吃奶、抱在懷中輕搖、輕拍或步行,才能哄他入睡。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梁昭鉉表示,這些模式一旦成為習慣,寶寶便會過分依賴大人的注意和陪伴,才能乖乖入睡,這將會花上不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神。
2.生活習慣被擾亂
由於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而影響原有的習慣,例如:照顧者不一樣、生病住院、生活模式有變動等。不過,這些問題通常屬於暫時性,在重新建立適合的日常規律後,寶寶就會慢慢適應。
3睡前吃太多或太少
吃太多會使寶寶的消化系統產生不適,而吃太少則容易因肚子餓而醒著,難以入睡。
4生病或身體不適
寶寶半夜醒來啼哭,梁昭鉉醫師建議,可以先檢查是否尿布濕了或者身體不適,也可以推測他是不是因為餓了,想要喝奶。不過,很多時候,當爸媽走近寶寶,讓他看到你的臉,一邊檢查一邊向他輕輕說話時,寶寶可能就已經平靜下來了。

秘訣1建立自行入睡的習慣
寶寶睡眠習慣的養成,是根據父母本身的認知和期待,以睡眠型態做為基礎,逐步引導之下,再慢慢建立而來。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梁昭鉉表示,一般來說,3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需要16~20小時,等到3個月後,生活習慣教規律之後,父母可以多了解寶寶睡眠的特點,並配合各方面的安排,開始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便能慢慢學習及建立自行入睡的常規。
但是要如何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習慣呢?梁昭鉉醫師認為,要培養這個習慣,可以從白天就開始,不需要等到晚上入睡前才開始。
【方法】
1. 先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嬰兒床上,如果他哭鬧不停,可以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
2. 若是無效,也要讓寶寶先哭一會兒,大約5分鐘後,再抱起來安撫,如果放下後又哭,第二次要稍微延長他哭的時間,大約10~15分鐘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抱。
3. 這樣堅持個2~3天,讓寶寶知道「我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他就會學習自己入睡了。
4. 當然前提是必須先確定,寶寶不是因為身體不適或尿布濕了、肚子餓了而大哭,才能使用這樣的方式。

秘訣2戒掉不良的「伴睡條件」
到了該上床睡覺的時間,任憑爸媽絞盡腦汁,還是無法成功讓寶寶入睡,這時該如何是好呢?梁昭鉉醫師表示,嬰兒入睡困難,夜間哭鬧是爸媽經常遇到的育兒問題,通常遇到這個棘手問題的家長,都會反應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著媽媽的乳頭才會入睡,等到剛入睡後放到床上,寶寶馬上又醒了,爸媽需要長時間地抱、拍、晃或含住乳頭,直到熟睡後才能放下。梁昭鉉醫師表示,寶寶在夜間醒來,又愛哭鬧不休,原因正是他已經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必須要有人抱、拍、晃或含著乳頭這些「伴睡條件」,才願意進入夢鄉。
【方法】梁昭鉉醫師建議,最好一開始就不要給予寶寶這種「伴睡條件」,如果已經養成了,也希望能戒除,將會妨礙寶寶順利入睡的因素去除,自然就能一覺到天亮了。

小baby的睡眠型態是這樣的喔!
睡眠時間的長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同,每個寶寶會隨著年齡和發育過程,逐漸養成屬於自己的睡眠和清醒模式。
月齡 0~3個月 3~6個月 6個月以上
睡眠
全日(小時) 15以上 14~15 13~14
日間小睡(次數) 3~4 2~3 2
特點 1. 還在適應母體外的生活和環境,睡眠習慣較不規律。
2. 還沒有晝夜之分的概念。
3. 每次小睡時間較短,約2~3小時。

1. 生活習慣漸漸規律。
2. 晚上睡眠時間約佔整天的2/3。
3. 每次睡眠時間與日間醒著的時段較長。

1. 約50%的嬰兒能在晚上睡上6小時。
2. 每次小睡之間,有3~4小時是清醒的。
3. 9個月大後,開始懂得隨自己意思選擇睡與不睡。
資料提供/梁昭鉉醫師

秘訣3日夜活動要有所區別
由於寶寶3個月大之後,日常生活習慣慢慢上了軌道,此時便可以開始建立他一天當中分為白天和晚上的觀念。當白天時分寶寶清醒時,爸媽應盡量多與他玩和說話,一來可善用親子時間,給予足夠的關注,二來可減低寶寶因無聊而在日間睡太多,導致晚上睡不著的可能性。等到寶寶累了,例如:眼皮垂下、把頭或臉靠在大人身上摩蹭或是打呵欠,這時要讓他休息,不過梁昭鉉醫師表示,日間的小睡時間應避免多於4小時,以免寶寶晚上睡不著。到了夜晚時刻,和寶寶之間的活動節奏應放緩,營造入睡的氣氛,不要讓他過度興奮而無法入睡。

3項睡前常規,build up!

* 寶寶大約到2~3個月大時,可嘗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睡前常規,讓他習慣每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動後,就到了睡覺時間,接著就要自行入睡。
* 爸媽可配合寶寶的特性或生活習慣,建立適合的睡前常規,但必須建立在寶寶吃飽、換上清潔的尿片及有入睡準備的基礎上。
* 盡可能在寶寶開始有睡意或之前,先把他放在嬰兒床上,道晚安之後即離開,讓他自己漸漸進入夢鄉。

秘訣4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想要讓寶寶睡好覺,一個舒服的環境是很重要的條件。
1. 房間內的空氣要流通,溫度也要適中。
2. 衣服要穿的剛剛好,梁昭鉉醫師提醒爸媽,可將手放於寶寶頸、背部測試溫度,如果感到溫暖而沒有汗濕,就是寶寶感到舒適的溫度。
3. 選擇棉質的被單,避免寶寶敏感的肌膚產生不適感。爸媽可以用柔軟的嬰兒被把寶寶包裹起來,使他更有安全感。但梁昭鉉醫師強調,千萬不要包得太緊,讓寶寶過熱,也要露出他的頭部和臉部,確保呼吸道暢順。
4. 寶寶臥房內,日間光線要充足,睡前再把室內光線調暗,讓他知道睡覺時間到了。假使擔心寶寶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鬧,也可以點一盞小夜燈陪伴他。

秘訣5和家人或照顧者建立共識
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除了要及早開始,還需要決心和恆心。梁昭鉉醫師表示,當寶寶只是想利用哭鬧,引起大家注意而抱他時,家中成員必須先培養默契,例如:約定好在5分鐘內不可以有人去安撫他,這樣才能有效建立寶寶自行入睡的習慣。只要有全家人的支持和合作,達成一覺到天亮的目標就不難喔!

安撫寶寶入睡方法大集合
梁昭鉉醫師提供一些建議,讓爸媽可以依循自己的意向,並顧及嬰兒的特質,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法。
【情境1—寶寶半夜啼哭】先別急著去哄他,因為寶寶可能只需要數分鐘的時間,就會安靜下來,慢慢再入睡。如果過了5分鐘,他仍然在放聲大哭,爸媽可以回到寶寶身邊,但不要把他抱起來。梁昭鉉醫師表示,建議爸媽嘗試花1分鐘的時間安撫寶寶,再行離去,其用意是讓他知道,爸媽是關注他的,在他有需要時,隨時會在身旁照顧他。

【情境2—嬰兒床在大人床邊】若因環境所限,必須把嬰兒床放在自己床邊,或是對寶寶較放心不下,梁昭鉉醫師建議爸媽可嘗試用這個方法:當寶寶醒來時,爸媽可以先在床上假裝睡著,讓他以為你是陪著他睡,直到寶寶再入睡為止。除非看見寶寶神色有異或者有危險,不然可以不別理會他的哭叫聲。原則上這個做法對寶寶無害,反而能讓他盡快學會自己入睡,不過爸媽必須先確認,寶寶只是想要得到大人的注意,並無其他原因。

【給爸媽的建議】不同的專家對於安撫寶寶入睡,有不同的建議,但並沒有絕對的良方。梁昭鉉醫師認為,父母須因應自己及寶寶的特性,選擇一套適合的方法。不論哪一個方法,爸媽都要採取貫徹和堅持的態度,不要讓寶寶感覺你有絲毫退讓之意,否則很容易就會陷於困境,而難以處理寶寶入睡的問題。
此外,在處理寶寶睡眠問題的同時,爸媽也要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家人的合作及支持十分重要,能減輕爸媽身心的負擔。如果對於寶寶睡眠還有疑問或困難,也可請教醫護人員。

梁昭鉉 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主治醫師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幹事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幼兒常見問題的行為(1~3歲)】

★亂發脾氣
  ●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二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時。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 
  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如果你的孩子愛發脾氣,你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自己教子無方。每個孩子養成發脾氣習慣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毫無意義,它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讓父母改變主意。 
  置之不理:這是幫助孩子擺脫髮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沒有什麼用還是少用為好。 
  不理睬發脾氣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氣。 
  ●轉身離開。孩子發脾氣時,你儘管去做你的事。 
  ●適當地勸說。如果你還做不到置之不理,你可以對孩子反覆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說明什麼事是不會被允許的,但不要做出任何舉動。你的目的是幫他擺脫困境。 
  ●不要議論他。孩子不再發脾氣時,只要歡迎他能停下來就是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排除: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鬧,你覺得除了讓步沒有別的選擇了,你可以告訴他如果願意哭就儘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歡他的哭聲。 
  不要讓哭鬧左右你的決定: 
  ●搞清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最可能發脾氣。 
  ●讓孩子知道你說到做到,絕不讓步。 
  盡量避免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場合和情況:找出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因素並避免它們是可能的。 
  ●避免孩子發脾氣。每個孩子動手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任務或玩具太複雜,孩子會因完不成而感到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安排得簡單一些。 
  ●必要時提供幫助。讓孩子看你是怎麼用另一種方法解決他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有時候寥寥數語、關鍵性的提示,足以緩和孩子一觸即發的緊張情緒。 
  ●避免孩子過分疲勞和興奮。這種時刻,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盡量使孩子處於平靜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