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如何讓寶寶自己入眠

转载自婴儿心得区。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二次就足夠,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06

如何成為超級導師型父母

这篇文章是从其他网站贴过来的。希望自己能办到。

如何成為超級導師型父母

你曾經有過多少次試圖教孩子學習你認為很容易的事,但孩子卻怎麼也學不來的痛苦經驗?難道學習差異會嚴重到讓孩子無法順利進行學習嗎?或者,你很清楚要教孩子什麼,但也許你不知道該如何教?大多數父母很難辨清事實真相究竟為何。

在輔導小孩子時,所秉持的心態應該是:只要教學策略符合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他們幾乎任何事情都學得來。如此,小孩子的學習吸收能力比你想像或認為的還要多、還要廣。

本篇我們將探討兩大重要領域:第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成為超級導師型父母;第二、身為學習者的孩子該怎麼做,才能讓你的任務更輕鬆容易。

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事

同時兼負教導責任的父母,得隨時在慈愛呵護者與發號施令者兩種角色之間小心拿捏分寸。或許你會認為要求孩子做些困難或不開心的事是無可避免的,或者有時孩子的情緒需要會被求好心切的學習活動的氣氛遮蔽掉。在此向各位提出十一項教育孩子的建言:

1.從孩子的需要開始著手:教導孩子應從了解孩子的需要開始。了解孩子的需要,對父母而言,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因為沒有人比你和孩子的相處時間還要久。你完全了解當孩子想睡覺、驚訝、沮喪、興奮時,會出現哪些行為反應;你比任何人都能夠辨認出孩子的需要。

有時你只需問問簡單問題,例如:「你想不想做(某事)呢?」或是「你想不想學(某事)?」有時,你可能得扮演偵探角色,觀察哪些事情會讓孩子產生沮喪或憤怒反應。總之,一切都以孩子的需要為起頭基準,而非你的需要。

2.降低期望:揠苗助長的教導法無異甘冒失敗的風險。很多家長認為,一旦孩子學會A之後,繼續接著教他們B似乎是很合理的事,然而這種連續性概念對幼兒來說是幅很不易捕捉的模糊畫面。父母經常會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以為他們學會某件事後便能繼續往前進。孩子做出某個動作一次之後,並不表示他們能夠再做一次。如果假設孩子已經能夠做到,並接著要求他們做更進階的動作的話,等於是刻意安排讓孩子體驗挫敗。

3.不要做比較:很多父母習慣性拿自己孩子的行為和其他孩子比較,看看是更糟、一樣或者比較好。對具學習差異的孩子而言,這麼做不但會使孩子受苦,父母自己也不好過。

4.教孩子就像跳雙人舞一樣:教育孩子就好像跳舞一樣──一個人帶,另一個人隨著動作跟上。有部很不錯的日本電影叫《我們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一場跳雙人舞的戲裡,舞者們擺動姿勢好似身體每個部分都貼著舞伴的身子移動。看久了之後,你會發現兩個人的身子彷彿合而為一。

很不幸地,有些父母教孩子學習的方式就像趕鴨子似地,一昧催促孩子。與其傷透腦筋強迫孩子學習,不如想出更好的辦法讓孩子主動要求學習,讓孩子反過來催促你教他們。

5.採行主動而非被動學習:學習可分主動與被動兩種。被動學習是指由父母主掌所有學習進度情況;父母指揮,孩子聽命服從。採行被動學習對父母來講,比採行主動學習容易,但是孩子卻受益較少。

6.創造成功機會:成功並不單代表孩子在重複嘗試某件事之後終於達成最後目的。成功具有感染性。當孩子認為自己在某個領域裡能夠成功進行學習時,他們也會希望能駕馭其他領域。將孩子人生當中的每個小小成就視為生殖能力旺盛的小兔子,每次的成功將繼續繁衍創造出更多成功機會。

7.安排適合孩子的活動:改變活動內容比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容易許多。教學方式將對孩子一生造成影響。如果你把過程弄得複雜艱難,孩子會將學習視為苦差事;不僅就學習活動而言是如此,對其他事情也會有同樣反應。和孩子一起做看似可笑的愚蠢動作,所得到的結果卻是正面的。

如果父母採用輕鬆且彈性的教學方式,通常能嘻嘻哈哈地和孩子進行學習,而不是拉著哭鬧反抗的孩子強迫他們學習。

8.讓學習變得趣味十足:教育的核心真義是當孩子學習新事物時的那種興奮反應。試想,當你學到一件能擴展人生視野的新事物時,那種興奮感一定會讓你雀躍不已。很不幸地,製造這種興奮之情的機會總是經常被忽視。太過無趣呆板或艱澀的學習活動只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避之唯恐不及,添加一點趣味成分就能完全改變每件事。

9.運用幽默感:西藏喇嘛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說過,真正的幽默感並不是將現實踩踏在腳底下,而是以輕鬆態度來品味現實。對於孩子的問題,我們固然應該秉持正經態度去面對,但也沒有必要用凝重的心情去處理。學點耍寶逗趣招數自我解嘲,你將會驚奇發現,幽默能讓你的教學法變得更生動奏效,並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孩子達到成功學習的目的。

10.尋得要領:正如人生許多事情一樣,學習很少能按照我們原先擬定的計畫進行,因為學習是一種過程,所以是充滿變數的。對孩子而言,改變是一種規則而非例外。在引導具學習差異孩子進行學習時,教學法必須充滿彈性,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11.抓準時機:有時你或許已掌握住要領,但是沒抓準教學時機。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法每次把握到絕佳時機,現實環境裡有太多因素會造成干擾,例如家庭生活、工作、個人需要等。你很可能會發現,上述所提的干擾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你也不必太過自責,因為就像這些身不由己的干擾一樣,你無法刻意營造一個完美情境來避免孩子遭遇挫敗。你已經盡你所能了。

孩子必須做哪些事

中國有句古諺提到,為師者角色如為學童開啟一扇門──即負責引領學童進入學習殿堂的人。強迫學習大概是最差勁的教學法,無論是大人、青少年或學齡前小孩,你永遠無法強迫孩子或任何人進行學習。

1.做出決定:就臨床經驗談,我們發現到,如果讓前來求診的孩子自行決定採行哪種輔導活動,他們的表現和成果會比透過我們決定的輔導方案還要出色。相同道理亦可應用於你的孩子身上。在學習新知及新常識時,讓孩子有愈多參與空間的話,他們愈有可能學得好。提供選擇不僅能加強學習,還能讓孩子感覺到你尊重他們的選擇自由。

A目標:如果我們讓孩子自行選擇行事目標,他們將會選擇最有興趣的那個,或者在一堆他們不感興趣的目標當中,選出最不討厭的那一個。兩種情況任選其一對你都有好處,因為選中的目標都是他們最能夠成功達成的。

B活動:達成目標通常有多重進行方法。我們可以經由各種不同路徑抵達同一個目的地,無論就地理形勢或學習而言皆為如此。在選擇活動時,容許孩子有很多發表空間能帶來無窮好處,不僅可以讓他們專注於眼前最重要、最有成就感的事物,也能讓他們了解到自己有能力做出對生活造成正面影響的事情。

2.獎勵:獎勵的選擇應該有所限制,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生動活潑的想像力以及對事物的渴望之心,有幾種不同方法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如果獎勵是一件物品或一個活動,不妨採用累積集點辦法,只要孩子做出乖巧良好的表現,就能得到一枚貼紙或一枚代幣。等累積到一定數量之後,便可兌換一個小玩具或加長玩耍時間,例如玩電動玩具。

3.接受後果:讓孩子選擇固然重要,他們也必須同時了解自己所做出的每個選擇皆附帶後果。所謂負責任是指,孩子們有權進行選擇,同時也要心甘情願接受該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Saturday, September 16, 2006

人生的无常

早上接到电话,说表弟彬因车祸伤重不治去世,顿时心里非常难过,更担心平日就寡言的二姨要怎样面对这个事实。

把我的心情告诉HK时,一时压抑不了心中的难过,泪水竟不听使唤的掉下。。。KL找我谈公事,想她也大概察觉到我的不妥了吧。。。

跟表弟虽然不是很熟络,但我毕竟看着他长大。就这样走了,叫疼爱他的人不知所措。疼爱她的祖母不能接受事实,把来家里搭棚的工友全赶走。也真难为她了,一年内走了陪伴她数十年的老伴,还有她的爱孙。。。

走的已经走了,在生的人怎么面对才是最大的问题。

人生无常啊!